時間:6月4日星期三
地點:舞陽縣蓮花鎮閆灣村
天氣:晴
臨近芒種,聽說漯河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農藝師楊鵬輝又在搞玉米播種試驗,我與他約在舞陽縣東紅農機專業合作社見面,準備一探究竟。
到了約定地點,卻遲遲不見楊鵬輝。“我在試驗田里呢,播種機正在干活兒,你直接過來吧。”電話里,楊鵬輝的聲音伴隨著轟鳴的農機作業聲。
出了合作社,來到試驗田,播種機在收獲過的麥田里穿梭,楊鵬輝戴著草帽站在田間,手握對講機,目光追隨著正在作業的機器。
讓楊鵬輝如此專注的,是三角定苗免耕施肥播種機。
自2019年起,漯河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研究團隊不斷進行研制和試驗,從功能簡單的一代機,到如今加裝滴灌鋪設裝置的五代機,三角定苗免耕施肥播種機的功能更加完備。
“顧名思義,這款機器駛過,播種、施肥、鋪設滴灌帶一氣呵成。”楊鵬輝很是自豪。
農諺道:“芒種忙,忙著種。”這款播種機還真契合這個節氣“爭分奪秒”的特點。
“玉米七分種、三分管,播種講究‘密’與‘透’。”楊鵬輝說,三角定苗免耕施肥播種機打破了玉米傳統單行排列的布局,讓玉米苗呈三角形分布,增加了苗間直線距離,既保證了通風透光,又能實現密植,為高產創造條件。
數據最有說服力。以往年景好時,這里的玉米畝產不到600公斤。2023年,借助三角定苗免耕施肥播種機,試驗田的玉米畝產達到1092公斤,成功打造“噸糧田”。
百余畝的試驗田里插滿不同標牌,楊鵬輝介紹:“這是為繼續提高產量進行的行距試驗。行距過窄,玉米根系容易纏繞滴灌帶;行距過寬,水分又難以均勻覆蓋。我們得反復試驗,才能確定最佳行距。”
臨近中午,日頭越來越毒。地頭傳來招呼聲,叫楊鵬輝吃飯,我這才知道,楊鵬輝早上6點多就下地了。“夏播無早,越早越好。玉米生長周期短,趕在芒種前把試驗田的玉米給種上,好為秋季拼個好產量。”楊鵬輝說。(記者 劉一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