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翻金,機聲隆隆,河南大地正上演著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接力賽。
6月2日,省政府召開全省“三夏”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安排部署當前“三夏”生產重點工作,確保夏收顆粒歸倉、夏播只增不減、夏管科學到位。
搶收:與時間競速
截至6月2日17時,全省已收獲小麥6031.8萬畝,約占全省種植面積的70.85%,漯河麥收基本結束,平頂山麥收大頭落地。
目前,夏收工作重心已由豫南全面轉向沿黃地區,豫北也即將迎來大面積收獲。據氣象部門預報,從天氣情況看,后續天氣以多云晴天為主,對小麥收獲晾曬總體有利。
豫北地區夏收工作關乎全省夏糧產量和種子安全。雖然目前收獲機械充裕、天氣適宜,但豫北地區小麥成熟期差異較大,各地要把握好收獲最佳時期,既要防止過早收割影響產量,又要避免小麥過熟導致損失。焦作、新鄉、鶴壁等地種子田面積大,要嚴格把控種子收獲、晾曬、檢驗、入庫等環節,確保秋播用種安全。
新鄉市5月31日開始規模收割小麥,預計6月7日前大頭落地。截至6月1日16時,已收獲45.63萬畝,約占全市種植面積581萬畝的7.85%,秋糧已播種30.28萬畝,占預播面積503萬畝的6.02%,整體工作進展順利。
搶播:“早”字當頭
俗話說“夏播無早、越早越好”。今年我省小麥收獲比同期偏早3至5天,為秋糧搶時早播贏得了時間。各地要堅持收一塊、種一塊,指導農民搶時、搶墑播種。要落實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耕地輪作等任務,確保全省大豆面積穩定,高質量完成國家下達的570萬畝任務。堅持“種子落地、‘管’字上馬”,播種后及時開展田間管理,落實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控等措施,打牢秋糧豐產基礎。加強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物資生產儲備調運,加大農資質量監管力度,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今年,國家繼續加大對單產提升的支持力度,各地要盡快落實資金、主體和地塊,以玉米密植滴灌技術為重點,抓好高產示范區建設,促進大面積單產提升。
濮陽市“快”抓秋糧播種,今年全市秋糧計劃播種面積305萬畝。截至6月1日17時,全市已播秋糧6.63萬畝,預計玉米、大豆、紅薯、雜糧主播期在6月5日—20日,水稻6月底前播種結束。全市已備玉米播種機2.6萬余臺,拖拉機和其他播種配套機械共12萬臺(套),已備種子5580噸、化肥4.2萬噸、農藥171.8噸,完全可以滿足秋糧播種需要。
禁燒:織密防控網
當前,豫北地區陸續開鐮,各地不能掉以輕心。要全面壓實“市直干部包縣區、縣直干部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四級包聯機制,緊盯重點時段、交界地區,強化人防技防和督導巡查,發揮藍天衛士監控平臺作用,把火情撲滅在萌芽階段。要統籌推進秸稈科學還田和高效離田利用,從源頭上減少秸稈焚燒隱患。
商丘市全力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市縣兩級藍天衛士監控平臺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帶班制度,全市共設立鄉級禁燒應急處置站點199個,村級瞭望哨4618個,全市藍天衛士系統共1669個攝像頭,基本實現了全市農域全覆蓋。截至目前,據“藍天衛士”視頻監控,全市10個縣(市、區)均無火點。
收購:守護“糧袋子”
夏糧收購是全年糧食收購的首戰。截至6月1日,全省市場化收購新產小麥83.6萬噸,地方企業國標三等小麥到庫均價1.20元/斤,全省夏糧收購工作整體平穩有序。要堅持市場化方向,引導國有糧食企業積極入市,帶動各類收購主體參與,深化產銷合作,激發市場活力。密切監測市場價格,達到條件時及時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預案,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用心用情提升服務質量,加大預約收購力度,做到“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倉收糧、有車運糧”,提高農民售糧滿意度和獲得感。嚴格收購程序和行為規范,查處坑農損農等違法違規行為,營造良好的糧食市場環境。
安陽市夏糧收購穩步推進。今年全市糧食部門已落實夏糧收購倉容84萬噸,籌措收購信貸資金15.4億元,各類收購設備器材1000余臺,培訓人員400余人次,做到了“倉等糧、錢等糧、人等糧”。截至6月1日,全市夏糧收購9451.8噸,收購價格在1.2—1.225元/斤之間。
防災:未雨綢繆
據氣象部門會商研判,6月份豫北降水量將偏少0—2成,但進入汛期后天氣形勢復雜多變,局部旱澇急轉、旱澇并存風險不容忽視。
要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防范應對,立足搶前抓早,堅持關口前移,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深化多部門合作,加強聯合會商和聯合預警,提高預報精準度和提前量。排查風險隱患,加強農田灌溉機井排查檢修和農村溝渠連通治理,確保農田遇旱能澆、遇澇能排,切實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三夏”生產時間緊、任務重,承載著河南作為農業大省的責任與擔當。全省各地各相關部門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力做到“四個向”:向科技要糧、向管護要糧、向防控要糧、向市場要糧,扎實推進夏糧搶收、秋糧搶種各項工作,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種足管好,為全年糧食穩產增產筑牢根基,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