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維修工人正在檢修播種機
“三夏”大忙時節,中原大地麥浪金黃。5月25日,記者一行走進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下葉村的召偉農機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一派忙碌景象。在門口的農機維修區,幾名維修人員身子幾乎全部鉆進播種機底部,手中工具不停敲擊、擰動。一旁的社員手持扳手和配件,眼神緊緊盯著維修進度,隨時準備遞上所需零件。這臺播種機即將完成檢修,投入“三夏”生產。“這是作業前的例行維修,磨損的部件要換新,鏈條得加油,最后還要進行全面測試,確保機具萬無一失。”合作社負責人葉笑涵一邊指揮社員進行準備工作,一邊向記者介紹道。
在合作社的高標準農田里,葉振華正駕駛收割機進行作業
而在合作社另一邊的高標準農田里,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收割機的轟鳴聲打破了田間的寧靜。老機手葉振家熟練地操控著收割機,在麥田里來回穿梭。收割機所過之處,小麥整齊“入倉”,地面只留下均勻的麥茬。趁著葉振家轉換地塊的間隙,記者上前與他攀談。作為合作社的老成員,葉振家駕駛著這臺已陪伴他十多年的收割機,不僅承擔著合作社小麥收割任務,還活躍在臨近鄉鎮及周邊地區。“別看這機器年頭長,干起活來一點不含糊!”葉振家自豪地說。
老機手葉振華和他的谷王收割機
盡管召偉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三夏生產已悄然拉開帷幕,但節奏卻顯得從容有序。合作社負責人葉笑涵坦言,今年并未提前大規模部署“三夏”工作。“社內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成員,大家心里都有本‘農時賬’,作物一成熟,就自覺開始保養機具、投入收割。”憑借著多年積累的默契與經驗,老成員們配合得天衣無縫。合作社今年種植的160余畝小麥分散在不同地塊,因此該社因地制宜采取“邊走邊收”策略——從地勢較高、成熟較早的山地麥田入手,再逐步向村子東西兩側推進,確保每一塊麥田都能在最佳時機完成收割。
在召偉農機專業合作社這支“農機戰隊”中,全社51名成員里有43人持有農機駕駛證,形成了堅實的人才儲備力量。“農忙時,合作社安排了8名骨干成員組成核心收割隊伍,必要時還會臨時雇用外部機手。目前,合作社保有各類農機具150余臺(套),機具儲備充足。就算真不夠用,我們合作社的社員自家也有不少農機具可以隨時支援。”葉笑涵底氣十足地表示。
記者了解到,召偉農機專業合作社不僅是“三夏”農機生產的帶頭人,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除經營社內流轉土地、開展育秧種植等業務外,合作社還積極拓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目前,其服務網絡已覆蓋郟縣4個鄉鎮50多個行政村,通過與農戶簽訂代種代收協議,有效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尤為暖心的是,合作社始終踐行社會責任,在每年機耕、播種、收割作業中,對貧困戶和低保戶實行優先免費服務,真正將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惠民效能發揮到極致,為鄉村豐收保駕護航,牢牢守護百姓“糧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