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掠過田野,一片片麥田染成了金黃。行走中原大地,農業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生產全國約1/10的糧食、1/4的小麥,農業大省河南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同時,如何由“大”變“強”?
河南實施百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培育壯大糧油、畜牧、特色果蔬等產業集群,讓糧食生產這張王牌越打越出彩。
在豫北平原腹地,新鄉縣的田野間新質生產力涌動。得益于貫徹“深化‘五良’集成融合,創新措施保豐收”戰略,該縣從“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發力,土地迸發新潛能,貢獻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的新鄉縣力量。
良田筑根基 高標準農田厚植“糧倉”新底盤
5月26日,新鄉縣小冀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麥浪翻滾,即將收獲。還是這塊農田,一個月前,來自全省不同地區農技專家和種糧大戶聚集于此,熱烈討論小麥單產提升和田間管理的辦法。
作為傳統高標準農田的進階形態,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展現出規模化耕作、現代化設施應用、耕地質量優化、抗災性能強化及農產品品質保障等提升特征。
新鄉市農業農村局調研發現,高標準農田呈現顯著優勢:農業機械作業效率提升15%—20%,單位面積糧食產出增幅達10%—20%,同時實現水電資源消耗降低15%—25%的生態效益。
“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對保障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新鄉縣副縣長荊樹濕介紹,“小冀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成后,畝均糧食產量提升了近200斤。”
種糧要高產,良田是保障。按照河南省、新鄉市“中原農谷”建設目標,作為中原農谷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新鄉縣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的人才技術支撐,實施建設了總投資6.65億元的1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進一步夯實了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實事辦好,好事辦實,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好更要管好。新鄉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出“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市場化推進機制,新鄉縣敢于“沖鋒”,通過推行政府主導項目建設、平臺公司具體實施、村集體經濟組織充分參與、農民群眾共享共贏,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良種加良法 科技解鎖豐產增收密碼
“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新鄉縣種植大戶馬有永深知種子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從強筋小麥新麥26,到新麥45,再到如今的新麥58,馬有永的種植訂單總是持續不斷,他家的小麥每公斤高出市場價0.1元。
瞄準好種子,不單取決于馬有永個人的敏銳。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恰是新鄉縣傳統優勢產業。新鄉縣共有24家持證種子企業,還擁有中國農業科學院矮敗小麥試驗站、河南科技學院全國雜交小麥科技園區等12個小麥科研機構。按照中原農谷“一核三區”功能定位,新鄉縣作為中原農谷西區,正持續發力良種繁育、糧食生產和高新技術轉化示范區建設。
良田配良種。目前,新鄉縣已建有小麥、大豆良種繁育基地20萬畝,年生產小麥種子1億公斤,每年生產繁育小麥品種達70多個;優質農作物新品種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面積達350萬畝;每年外調小麥種子9000萬公斤,可供黃淮海區域500萬畝良田播種,成為黃淮海區域重要的優質小麥種子集散地。
良種需要良法,科技賦能更體現在田間管理中。位于新鄉縣的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土壤化驗室、產品研發實驗室、低溫人工氣候室中的工作人員,稱量土壤樣本、檢查肥料樣品結塊程度并觀察麥苗生長情況,為土壤定制“營養餐”。
新鄉縣還依托專家指導組、科研院所和涉農高校等力量,為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技術支撐,將“科學家單產”變為“農民單產”,從試驗田產量推廣成大田產量。例如,該縣建立“專家+基層人員”的工作模式,開展精細指導服務,真正做到專家到戶、技術到人、良法到田。
良機配良制 智慧農業注入硬核動能
物聯網蟲情信息采集設備、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儀、土壤墑情監測設備以及氣象設備……當下,智慧設備成為田間管理的“扛把子”。
種糧大戶馬文昌時常會拿出手機看兩眼,手機里有個“AI農”軟件,“通過這個軟件,在家里就能知道田里情況,還可以聯系農業專家咨詢,省心、省力。”
軟件連接著的是高標準農田數智中心,這一“智慧大腦”整合衛星遙感和地面監測站的數據,墑情、蟲情、苗情、災害預警等一目了然,讓農田管理從“模糊經驗”邁向“精準處方”。
農業要強,農業裝備必須強。為加快標準化制種基地建設,新鄉縣投資開發農田物聯網智能中控系統、種子田標準化栽培試驗基地、智能化農機裝備,并積極構建多層次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整合供銷社、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資源,形成覆蓋全縣的服務網絡,為科技賦能提供制度創新的硬核支撐。
“智慧農業不是設備的堆砌,而是生產關系的重構。”新鄉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丁慶豐表示,“未來我們還將對全縣所有農業生產活動進行數字化管理。緊緊圍繞科技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理念,創新應用現代監測手段,實現從種植到收獲全農事流程信息化、標準化管理,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
當5G基站矗立田間、“AI”參與農事生產,新鄉縣的“五良”實踐不僅讓千年農耕煥發新生,更探索出一條“科技賦能、制度護航、效益共享”的糧食安全新路徑。隨著中原農谷建設進程的加快,這座豫北糧倉正以勢不可當的革新氣魄,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馬丙宇 劉亞鑫 通訊員 余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