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時節,河南面臨復雜多變的天氣狀況,這對夏收、夏種以及防汛工作構成了嚴峻挑戰。
“今年春季以來,我省小麥主產區光照充足,但水分條件不盡如人意。截至5月21日,黃河以北部分地區已連續超過70天沒有有效降水。這些地區表現出三個顯著特點:異常偏高的氣溫、持續偏少的降水以及頻繁的大風天氣。”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懷亮指出。
數據顯示,自3月中旬起,全省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同期新高。3月中旬至5月21日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減少60%,為同期第二低值。5月22日的降水緩解了部分地區的旱情,但中西部地區旱情仍在持續。此外,5月中旬以來,全省255站次出現輕度以上干熱風,影響了小麥灌漿和千粒重。
陳懷亮指出,小麥成熟期間我省降水量可能高于常年,南陽、信陽、駐馬店可能連續3天有雨。同時,汛期全省將呈現“北部降水多,南部降水少”的分布特征,降水分布不均。黃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以及淮河流域降水明顯偏多,導致流域性洪澇氣象風險升高。
我省氣象部門提醒,部分地區的麥收可能與降雨時間重疊。豫南麥收預計5月31日前完成,5月31日至6月2日降雨影響小。其他地區6月1日至2日有雨,可能影響麥收和晾曬。建議黃河以南地區抓緊收割,黃河以北地區則在6月3日后的晴好天氣中加快收割。需警惕西部土壤缺墑、干旱影響夏播,以及南海夏季風爆發后河南可能進入多雨期,注意旱澇急轉風險。
為保障“三夏”生產和防汛抗洪工作,全省氣象部門將執行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度。主動提供“三夏”氣象服務,包括發布災害性天氣信息和為農機作業提供氣象支持。針對局部干旱和強對流天氣,將執行人工增雨和防雹措施。加強防汛抗洪氣象服務,確保值班制度,密切關注旱澇轉換風險,完善以氣象災害預警為核心的應急聯動和社會應急響應體系。同時,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合作,特別是與應急、水利等部門的協調,聯合發布風險預警和應對建議。(記者 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