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在為收割機更換配件
“你好劉老師,你現在給我發個位置,我過去給你換個傳感器。”鄧州市佳霖農業機械銷售有限公司的維修師傅王剛接到系統發來的派修單后,立即和農機手劉海彬取得了聯系。
5月21日一大早,在鄧州市陶營鎮胡營村的一處麥田里,來自山東德州的農機手劉海彬駕駛的聯合收割機突然安靜了下來,因為機器出現故障,不得不暫停了麥收作業。隨即,劉海彬撥打了收割機的售后服務電話,售后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將維修任務發送給鄧州市佳霖農業機械銷售有限公司。
“維修系統顯示,這臺收割機需要換一個傳感器,我現在取了零件就可以過去,更換過程很快。”王剛邊說邊走進公司的農業專用配件室,在幾十萬個配件里快速且準確地取出維修要用的配件。
“出發!去胡營村維修。”
15分鐘后,王剛帶著配件來到胡營村。“其實這個零件壞了不影響使用,我給你演示一下,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可以先繼續使用,不耽誤收麥子。”王剛邊更換配件邊給劉海彬說,“這次幫你修完再給你的聯合收割機進行一次‘體檢’,確保后面使用不出現大問題。”
這邊剛更換好傳感器,王剛的手機里又收到一個派修單,維修信息顯示:在鄧州市高集鎮大王莊村,有一臺收割機需要換零件。
在去大王莊村的路上,王剛深有感觸地說:“收割機的故障一般都是由于駕駛員操作不當造成的,一般調試一下、換個配件等就能解決問題,農機的大件基本不怎么壞,國產農機的質量越來越高了。”
到了大王莊村后,王剛仔細檢查后發現,是收割機的鏈條和軸套上的彈簧出了問題。不到10分鐘,王剛就迅速更換了配件,“卡殼”的收割機又運轉起來。
“我們累點不要緊,麥收期間的農機維修,講究一個快,我們快了,就能保證農機手的收益,進而保障麥收進度。”王剛說,“三夏”期間,為了搶收搶種,大部分收割機都會持續進行高強度作業,容易出現故障。
“為了讓農機手們能輕松上陣,我們公司的15名維修師傅每天24小時待命,已經連續幾天加班加點開展搶修工作。像調試、檢修機器、更換零配件等工作,我們都可以直接到田間地頭完成,特別方便。”鄧州市佳霖農業機械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魯曉康說。
作為全省較早開鐮收獲小麥的地區之一,地處豫西南的鄧州市是河南省糧食主產區之一,今年小麥種植面積達220萬畝,收獲高峰期需投入收割機5000臺左右。
在鄧州市,像王剛一樣奔走在麥田間的“農機醫生”還有很多。為應對農機滿負荷運轉可能出現的故障,保障農機作業效率,今年“三夏”期間,鄧州市農業農村局在全市范圍內設立了多個農機維修服務點,并與農機經銷商成立農機應急搶修服務隊,全天24小時待命,提供全程維修技術指導,確保農機手能夠及時得到幫助。(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趙博孫好闖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