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已過,當前,我省小麥正處于出苗和冬前苗期生長階段,這一時期,麥苗生長狀況和田間管理對培育冬前壯苗,保苗安全越冬,并為以后穩健生長,奠定成穗數基礎有著重要影響。
“種子落地,‘管’字上馬。”今年河南麥播基礎如何?有哪些特點?還存在哪些問題?冬前麥田管理應抓好哪些關鍵技術措施?11月13日,記者就這些問題專門采訪了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
今年我省麥播的特點和問題
記者:今年我省小麥播種的整體特點是什么?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郭天財:今年麥播我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以扎實推進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為抓手,精心組織指導,狠抓麥播面積穩定和高質量整地播種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全省麥播工作進展順利,整體呈現五個特點:麥播面積繼續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麥播期總體墑情較好,特別是底墑充足;麥播的關鍵增產技術落實到位率高;全省絕大多數麥田做到適期偏晚播種,播在適期內、種在適墑田;小麥出苗齊、全、勻。從總體來看,今年全省小麥播種基礎和出苗質量是近幾年來較好的一年。
但根據我近期對部分小麥主產市、縣(區)實地調查和各地反映了解到,當前我省小麥生產還存在五個問題:
受麥播以來氣溫持續偏高和部分地區整地播種質量偏差影響,部分搶墑早播、播量偏大地塊旺長趨勢明顯;部分秸稈還田和旋耕播種未耙耱鎮壓麥田播種偏深,出苗瘦弱且分蘗缺位;表墑不足和搶時搶墑播種麥田出苗質量較差;雨前播種麥田地表板結,豫中南部分麥田表墑不足、旱情開始顯現;由于今年麥播秸稈還田量增大,部分農戶自留種拌種包衣質量差或“白籽下地”,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等根莖病害和地下害蟲危害已經開始顯癥,且有加重發生危害風險。
小麥的冬前壯苗標準
記者:小麥從出苗至越冬是以生根、長葉、分蘗等營養器官生長為主的時期,冬前麥田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培育壯苗安全越冬,那么小麥冬前壯苗標準是什么?
郭天財:根據科學研究和多年生產實踐,一般小麥品種達到冬前壯苗的標準是:每畝總莖數65萬~80萬;弱春性品種主莖葉片數為6片葉或6葉1心,單株分蘗4~5個,幼穗分化達二棱期;半冬性品種為7片葉或7葉1心,單株分蘗5~6個,幼穗分化達單棱期或二棱初期;單株次生根10條左右,株高20~25厘米,單株三葉大蘗占一半以上,植株葉色濃綠,長相敦實,小麥的葉片、根系和分蘗同步生長,且無病蟲危害。農諺“三大兩小五個蘗(含主莖),十條麥根六片葉,葉片寬短顏色深,趴在地上不起身”就形象描述了小麥冬前壯苗標準。小麥越冬前低于或超過此標準的麥田即可被視為弱苗或旺苗麥田,應及早采取肥水管理等措施,促弱控旺轉壯,確保麥苗安全越冬。
麥田管理五項措施
記者:冬前苗期是指小麥從播種到越冬前的生長發育階段,通常從10月上旬開始至12月中下旬,持續2個多月。這一時期為培育壯苗安全越冬,實現高產適宜的畝成穗數奠定基礎,冬前麥田管理應主要抓好哪些關鍵技術措施?
郭天財:今年我省麥播和出苗總體較好,為進一步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今年冬前麥田管理應以“科學肥水調控,促弱控旺穩壯,防旱防凍防病蟲草,保苗安全越冬”為重點,扎實抓好以下五項關鍵技術措施落實。
一要因地因苗進行分類管理。在對麥播和出苗質量普查基礎上,以培育冬前壯苗,保苗安全越冬為目標,因地因苗制宜,分類施策,精準管理。
對缺苗斷壟嚴重麥田應及時查苗補種,確保苗全、苗齊、苗勻;對播期偏晚、底肥施用不足、生長偏弱麥田,冬前適時適量澆水追肥,促弱轉壯;對播期偏早、播量偏大且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冬前應控制肥水并結合鎮壓等措施,抑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根系發育,實現控旺轉壯;對發現有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危害和莖基腐病、紋枯病等根莖病害發生危害的麥田,應及時進行防控;豫南稻茬麥區應及時清溝理墑,確保溝系暢通,防止麥田漬害。
二要做好冬前麥田鎮壓。麥田冬前鎮壓具有提墑保墑、抗旱防凍、促根增蘗壯苗、控旺抗逆減災等作用,是一項操作簡單、經濟有效的防災增產技術措施。
因此,對秸稈還田、旋耕播種、整地粗放、沒有耙實、土壤翹空和吊根苗多的麥田;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冬前有旺長趨勢的麥田,以及沒有水澆條件的丘陵旱地麥田,一定要普遍進行冬前鎮壓,以壓碎坷垃、彌合裂縫、增溫保墑,促進低位分蘗早生快發和次生根系生長下扎,保苗穩健生長,防止冬季死苗。
冬前麥田鎮壓應選擇晴好天氣的上午10點以后、無霜凍時進行。冬前麥田鎮壓應做到“壓干不壓濕、壓軟不壓硬、壓輕不壓重”和“旺苗連續壓、壯苗酌情壓、弱苗宜輕壓”。尤其對整地粗放、秸稈量大且粉碎還田質量差、旋耕播種沒有耙實和吊根苗多的麥田,以及旺長麥田應適當重壓;對兩合土、砂壤土麥田,以及整地質量和土壤墑情較好的麥田和晚播麥田可適當輕壓;對土質黏重、表土板結干硬麥田可輕壓或不易鎮壓;對鹽堿土麥田和土壤過濕、土壤封凍麥田不能進行鎮壓。
三要適時澆好越冬水。對于冬前土壤墑情不足且有水澆條件的麥田,秸稈還田和旋耕播種、整地不實、坷垃較多、土壤暄松的麥田,尤其是懸根苗較多的麥田要適時進行冬灌,以改善墑情、沉實土壤、粉碎坷垃、彌補裂縫,促進根系下扎,防止透風跑墑,提高抗逆能力,保苗安全越冬,并起到滅殺地下害蟲、壓堿改土和冬水春用,預防早春干旱等作用。
澆越冬水可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當日均溫降到5℃左右時開始,至日均溫下降到2℃~0℃、夜凍晝消時結束。澆冬水宜采用小畦小水細澆,或采取微噴、滴灌、肥水一體化等節水灌溉措施,避免大水漫灌,并在澆水后適時劃鋤松土,破除板結。
對于旋耕播種未耙耱鎮壓導致土壤暄松、秸稈還田未深耕導致吊根苗較多的麥田一定要澆好越冬水;對于土壤墑情較好且長勢正常的麥田,可適當推遲冬灌或不進行冬灌;對于弱苗麥田可適當提前灌水,并結合澆水每畝追施5~10公斤速效化肥,促苗健壯生長。對于無水澆條件麥田,應做好冬前鎮壓和中耕劃鋤保墑,防旱防凍,保苗安全越冬。
四要做好冬前病蟲草害防控。搞好麥田冬前病蟲草害防治,既是控制苗期為害、保證苗全苗壯的關鍵措施,又是降低春季病蟲發生基數、減輕中后期防控壓力、爭取防治主動權的重要基礎。
由于近年來我省小麥莖基腐、紋枯病等根莖病害和地下害蟲發生面積不斷擴大,危害逐年加重,豫南地區多花黑麥草等麥田惡性雜草呈迅速擴展蔓延態勢,對小麥安全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各地應抓住冬前有利時機,堅持“綜合防控、治早治小、精準施藥”防治原則,選準對路農藥,科學防治病蟲,適時進行防控,以壓低越冬病蟲基數,減輕中后期防控壓力。
麥田化學除草應堅持“春草秋治”和“封殺結合、以封為主、科學用藥”防除策略,冬前依據麥田草相和氣溫變化,在小麥3~5葉期、雜草2~4葉期,用藥前后3天日均溫6℃以上且無霜凍和降雨的晴天進行,并嚴格按照農藥標簽上推薦劑量和操作規范使用,防止發生藥害。
五要強化極端天氣災害防范。據氣象部門預計,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將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且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天氣可能性較大,對小麥安全越冬極為不利。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動態監測和會商研判,提前做好防范預案,尤其對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的旺長麥田和播種偏晚、長勢偏差的弱苗麥田,要做好控旺促弱轉壯措施落實,增強抗災能力;對秸稈還田、旋耕播種、整地粗放、沒有耙實或表層土壤龜裂的麥田,要做好冬前耙耱鎮壓、普澆冬水等防凍保墑措施。一旦發生災情,要因苗因地因災及時采取針對性有效補救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王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