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在滑縣留固鎮第三營村的小麥地里,麥穗顆粒飽滿,粒粒金黃。伴隨著陣陣轟鳴聲,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收割、脫粒、粉碎麥稈……多重工序一氣呵成,不一會兒,農業技術專家確定的2.46畝樣方麥子就已收割完成。
測量、稱重、水分測定……通過現場多個嚴格步驟,實打測出這塊地平均單產800.01公斤,充分體現糧食作物綠色高產高效項目增產增收效果。
那么,滑縣豐收增產蘊藏了哪些“密碼”?
農業“芯片”強基礎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h糧食產量連攀新高,種子功不可沒。
在滑豐種業科研育種中心,科研人員正在對上千份玉米材料開展考種、篩選、編號,通過層層考察,篩選出符合育種目標的種質材料。
種子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當地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實施良種工程,繁育了滑玉麥1號、鄭麥1860等優良品種20多個。
“我們已經建成了小麥良種繁育基地43萬畝,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100%?!被h農業農村局局長付海濤說。
“種子買到手,技術跟著走,這是滑豐種業一貫的做法。我們根據每年的天氣特點,在每個產品包裝袋上印刷詳細的播種說明書,編制了關于田間管理技術的指導意見,派發給農戶?!被S種業董事長趙秀珍說。
近年來,滑縣聚焦糧食生產“卡脖子”難題,深入開展縣企共建和院縣合作,融合中種集團、滑豐種業等技術和產業優勢,形成育、繁、推一體化和產、供、銷一條龍的推廣體系,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打造滑縣種子“芯片”。
目前,全縣小麥、玉米等主要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
耕地質量是保障
“我在白馬坡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承包了108畝地,年年都是大豐收?!被h白道口鎮種糧大戶劉飛超告訴筆者,白馬坡改造前地勢低洼,是“望天收”的鹽堿地。2012年,白馬坡實施改造,治鹽堿、打機井、修路種樹……如今,這里變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大田,成為糧食種植大戶爭相流轉的“香餑餑”。
高標準農田究竟高在哪里?劉飛超笑著說,一是節省了人力,大面積連片高標準農田科技化、機械化作業程度高,方便農民耕種收;二是田更好種,經過改造的高標準農田節肥省藥、保肥保水,1畝地至少可增收200斤糧食;三是路好走,大型農用機械進出方便,運農資、拉糧食可以直接將車開到田間地頭。
“你看地里那些‘白格子’‘黃扣子’,是供電室、機井、出水口。實踐證明,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可以有效減少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再加上良種良法,確保了我們旱澇保收,年年高產?!被h白道口鎮黨委書記常嘯指著前方自豪地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目前滑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60萬畝,打造了河南省最大的5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預計到2025年,全縣高標準農田達到166.7356萬畝。
“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了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和現代化,助推了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創新,‘互聯網+農機作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服務新模式紛紛涌現,有力推動了糧食增產量、增效益、降成本、補短板生產格局的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使‘飯碗’端得更牢?!备逗f。
農技服務解難題
“前一段時間我們這兒刮大風,部分地塊存在少量點、片倒伏現象。”在滑縣萬古鎮杜莊村,禾生金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杜醞周指著眼前的一片片即將收獲的麥田說,“強對流天氣發生后,農技專家來我這里現場指導,怎么打藥、打什么藥……我們根據專家建議,加強了管理,現在麥穗飽滿喜人,豐收在望?!?/p>
據了解,強對流天氣發生后,滑縣農業農村局迅速摸排統計小麥倒伏情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根據小麥的生長狀況及倒伏程度,制定倒伏小麥防范應對措施,指導群眾適時噴施殺菌劑、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保證營養供應,增加千粒重,降低災害損失。同時,印發倒伏小麥管理技術要點,告知群眾不要盲目人工扶麥,避免操作不當引起小麥二次傷害,最大限度減輕極端天氣對小麥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
近年來,滑縣持續推行“專家組+試驗示范基地+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模式,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組建專家服務團及縣級專家技術組,培育提升526名農技推廣聯絡員及1000名農業科技示范戶業務素質,形成縣、鄉、村三級農技推廣服務網絡,為糧食穩產增產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
“下一步,我們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著力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農產品,提高農業綜合素質效益競爭力,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真正實現糧食高產穩產?!卑碴柺姓f副主席、滑縣縣委書記陳忠說。(王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