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天氣放晴,難得的收麥好天氣。
去往延津縣高標準農田西南片區的路上,馬路兩邊晾曬著剛收獲的小麥,村民不時翻一翻。在不影響車輛通行的前提下,連田間小路都變成了臨時晾曬場。
早在幾天前,延津縣就開始陸續搶收。6月6日,氣溫超過30攝氏度,延津縣進入麥收高峰期。收割機在田間來回,運輸車輛在道路間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機器不停、人輪班,力爭在8號之前收完,”延津縣榆林鄉黨委書記李云鵬說,6月8日可能會有強對流天氣,得抓緊時間。
榆林鄉石堤村的許國峰抓起地上晾曬的小麥,放嘴里嚼了嚼說:“含水量有點高,現在還達不到入庫標準。”好在天氣給力,經過晾曬,很快就能達到含水量12.5%的標準。“今明兩天,晾曬時間足夠。”許國峰說。
搶收搶曬,十幾臺收割機馬力全開,石堤村的4000畝麥地,兩天就能收完。
石堤村的耕地,全部流轉后,由村集體統一經營,夏收關系著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小麥種植前,村集體合作社已經跟收購企業簽訂了訂單,小麥質量決定著訂單能否達成。
同樣關心小麥生產情況的,還有新鄉市隆嘉農業公司負責人張建國,作為收購方,在小麥種植前,公司就與村集體合作社達成協議,采取統一種子供應、統一施肥灌溉、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獲等措施。
5月底的陰雨天氣,給當地小麥生產帶來了一定影響。“小麥品質正在陸續檢測、統計,從目前的情況看,影響不大。”張建國說,公司的訂單基地,基本都能達到收購要求,目前已收獲30%左右。
延津縣高標準農田西南片區7萬多畝小麥中,僅隆嘉農業公司訂單量就達2萬多畝。土地平整連片、灌溉便利,高標準農田給小麥生產提供了便利,這也是收購企業在此發展訂單小麥的重要因素。
隨著全省麥收重心轉至黃河以北,收割機陸續北上,延津縣農機部門、鄉鎮、村、農戶全力協調,在高標準農田西南片區組織200多臺收割機搶收。
“機器足夠,現在就是要搶時間,搶收、搶晾曬。”李云鵬說,無論是路邊、家里,我們利用一切便利條件,開辟臨時晾曬場,方便村民搶晾曬。
與隆嘉農業公司一樣,收購企業、糧食收購點也早早就準備好了倉庫,靜待小麥入庫。(記者董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