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8日16時,許昌市349.5萬畝小麥已收335.5萬畝,占應收面積的96%,麥收工作基本結束。今年,我省遭遇嚴重“爛場雨”,南北小麥成熟期高度重合且發芽普遍,農機跨區作業缺少梯次時差,用機需求激增。在十分困難復雜的形勢下,農機部門保供機、抓應急、強調度,全市上下搶時搶收、烘干晾曬,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實現了小麥顆粒歸倉。
總結今年的小麥機收會戰,有以下特點:
一是組織保障堅強有力。史根治書記、劉濤市長對小麥搶收工作多次實地調研指導、召開調度會議、作出指示批示。市委市政府成立以黃旭東副書記、趙鵬副市長為指揮長的“三夏”工作指揮部,把麥收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各地各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全力以赴,全市一盤棋,抓細抓實了保障工作。
二是保供保通措施給力。5月中旬,市農機中心牽頭,與汝南、唐河等地農機部門和跨區作業隊簽訂1500臺引機合作意向,各縣(市、區)跟進對接、簽訂協議;設立15個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10個“三夏”生產值班電話、107座農機保供加油站,組建39支應急作業服務隊;落實農機免費通行政策,在高速出口開辟綠色通道,為外來機手指引轉移路線、安排作業地塊;干部全部下沉一線,走進田間地頭幫扶困難、解決問題。
三是搶時搶收上下合力。6月1日下午,許昌市小麥開始大面積收獲,2日下午即降陣雨,3日、4日又降小雨。在本地部分機械滯留豫南、外地收割機流入不足的情況下,農機部門加強區域內農機調度,抓住短暫“窗口期”晝夜搶收,利用降雨間隙突擊搶收,至6月3日16時共搶收小麥101.9萬畝。為加快推進雨后搶收,6月4日發出《關于進一步壓實責任全力搶收的緊急通知》(“機收九條”),特別是要求供需矛盾突出的縣(市、區)指定專人、用盡辦法,抓好引機保障;堅持以縣為單位、哪里缺就往哪里調的原則,強化農機調度;實行小麥搶收領導干部分包責任制、網格化管理,壓實屬地責任;對引機工作、農機作業、后勤服務等予以保障,加大財政支持?!皺C收九條”迅速得到貫徹落實。6月6日各縣(市、區)搶收全面恢復,農機調度有力有序。伴隨南陽、信陽、駐馬店麥收工作的基本結束,許昌市自有機械與外地增援機械陸續返回、到達,加快了搶收進度。全市小麥集中收獲期實際僅4天,最高投入聯合收割機8503臺,其中外地機械1843臺。
四是機械烘干應急助力。面對極端天氣,全市緊急動員74個烘干點將154臺糧食烘干機檢修、調試到位,做好小麥應急烘干準備。結合天氣變化,一方面騰出所有可以騰出的晾曬場地,方便群眾搶收搶晾;一方面對必須烘干的小麥就近烘干、及時入庫,累計烘干小麥1.38萬噸,讓到手的糧食不受損失。
天災顯擔當,同心有作為。雖然許昌市遭遇幾十年不遇的罕見災害,但在全市各級不懈努力下,機收會戰總體順暢,已實現圓滿收官。目前,各地正趁墑搶種,努力“以秋補夏”,已播種秋作物171.69萬畝,占計劃播種面積的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