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1日19時,全市355.12萬畝小麥全部收獲完畢,機收面積354.5萬畝,機收率99.8%,機收會戰全面告捷。“三夏”期間,全市共組織8038臺小麥聯合收割機、2.5萬臺播種機及其它農業機械12萬臺(套)投入機收會戰。
今年“三夏”,全市農機部門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搶收為主基調,以機械調度為重中之重,五措并舉全力打贏小麥機收大會戰,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助力鄉村振興付出了汗水、作出了貢獻。
一、全面落實省市部署。一是召開系列專題會。5月24日以來,先后召開農機系統“三夏”農機生產專題會、小麥機收會戰推進會、全省、全市“三夏“生產工作視頻調度會精神傳達落實會、貫徹省委、市委主要領導批示精神專題會等,全面落實省市“三夏”生產部署,對我市“三夏”農機生產進行具體安排。二是印發5個工作文件。即《關于做好2023年“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的通知》《濮陽市“三夏”農機跨區作業應急處置工作方案》《關于做好“三夏”期間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2023年農業生產用油支農惠農政策的通知》和《關于開展全員下鄉助力“三夏”農機生產活動的通知》,對“三夏”農機生產各環節、各方面進行了細化、量化、硬化,提出了全面要求。
二、認真開展技術指導。一是開展機具檢修。成立10支農機技術服務隊深入一線,開展機具行調試、維修、保養,確保關鍵時候拉得出,用得上。共調試、檢修、保養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等5.6萬多臺,檢驗各類農業機械8500多臺。二是開展技術培訓。圍繞駕駛操作、減損技術等開展培訓,共培訓農機駕駛員、操作人員7000多人,發放農機技術資料2萬多份。
三、科學調度收割機械 。一是做好機具準備。全市共組織8000多臺小麥聯合收割機、2.5萬余臺播種機及其它農業機械12萬臺(套)投入“三夏”生產。其中,我市本地小麥聯合收割機5178臺,與河北、山東等省20多個縣(市)協議引機2800多臺。作為全省試點,濮陽縣、臺前縣建成了農機作業智能調度平臺,可以實現遠程監測、統一調度、協調管理、統計作業面積等,有效提高了農機作業效率和調度能力。二開展機地對接。對全市農機保有量和作業需求量進行詳細統計,把機收需求落實到縣(區)、鄉(鎮)、村、戶、地塊,已對接作業面積300多萬畝。每個縣(區)、鄉(鎮)收割機多少臺,缺口多少,富余多少,都摸底造冊,缺口的與富余結對幫扶。三是建設跨區機收服務站。在高速路口及交通干線設立19個跨區機收服務站,引導收獲機械有序流動,為外來機手指引路線、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公布我市農機部門8部機收熱線電話,明確專人24小時值守接聽,切實迅速解決機手合理訴求。四是組建專班工作群。市、縣(區)均成立了機收工作專班,包縣包鄉包村包地塊,一線督導,靠前指揮。組建了機收管理工作群、鄉鎮辦機收服務群、機手聯系群等,便于供需對接、機械調度和精準服務。
四、精準制定應急措施。一是市、縣均制定了災害天氣、安全生產等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二是組織了20支“三夏”應急處突服務隊,對無法返鄉農民、收割困難家庭,組織開展代收代種代管等服務,簽訂協議2000多戶,協議幫扶收割面積1萬余畝。三是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掌握機具分布動態,倒排工期,全員下沉一線督導,助推“三夏”農機生產。
五、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一是組織協調67個農機售后和維修網點,配足配齊農機貨源、易損零配件,深入生產一線開展農機技術服務。二是組織農機監理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鄉村場院,開展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宣傳教育工作,確保道路行駛和農機作業安全。三是利用全國農機直通車平臺、全省免費短信平臺、全市“三夏”農機生產工作群3個信息平臺,及時匯總發布各類農機信息。中央、省、市新聞媒體多次報道我市“三夏”農機生產。四是會同中石化、中石油濮陽銷售公司,在全市設立72個聯合收割機專供站,儲備農用柴油超1萬噸,并給予柴油掛牌價格3%優惠。五是聯合氣象部門為500多名合作社理事長、跨區作業領隊和基層人員及時推送農機作業、氣象等信息服務。六是會同農業農村、公安、交通等部門,合力做好“三夏”農機化生產服務保障,確保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