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收割季節,秸稈極易成為影響鄉村生態的污染源。特別是,有些地方燃燒秸稈,引發城鄉環境保護等諸多問題。
鄉村振興,離不開優美的生態環境。
如何引導農戶和企業一起參與秸稈綜合利用?正陽縣以打響“正陽秸稈”名片為目標,大力推動“正陽秸稈特色產業”戰略,蹚出了一條秸稈綜合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吃秸稈吐能源
“鏈”出低碳新產業
6月10日,在正陽縣國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廠區內的工人正忙著收購農民送來的秸稈,一個個秸稈卷被整整齊齊地碼成垛堆在一起,十分壯觀。鍋爐有條不紊地“吞”下一批又一批的秸稈燃料,一度度電就這樣被送入了國家電網。
“廢棄秸稈對于農民來說就是一個負擔,但對于我們企業來說,那可是個‘香餑餑’。”國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秸稈發電,既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也能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我們的合作實現了共贏。”
正陽縣鼎林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則將廢棄秸稈利用機械進行高溫高壓處理后制成固體環保燃料,代替煤進行清潔燃燒。“生物質固體燃料無需任何添加劑和黏結劑,是一種環保、清潔、可再生的新型燃料。”該公司負責人張軍林說道。
近年來,正陽縣以發展“低碳產業”為主旨,依托特色秸稈產業和龍頭企業帶動縣域農業經濟,聚集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先進農業生產要素,通過秸稈燃燒發電、固態生物質燃料,使秸稈變成了最大的能源。
拓思路賺大錢
“蹚”出增收新路子
走進正陽縣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秸稈飼料加工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秸稈正經過“揉搓絲化、壓塊”等一道道工序,加工成了畜牧業飼料,通過運輸帶輸送到貨車上,準備發往世界各地。
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蔣金峰表示:“秸稈飼料通過收購農戶的秸稈,為農民增加了一條長期穩定的增收渠道。與此同時,秸稈產品圍繞收購、存儲、運輸等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有效帶動了周邊產業發展,為周邊農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該公司還將開發的草捆、草顆粒、草塊、揉絲草等多種產品,通過“互聯網+電商平臺”遠銷到河北、山東、內蒙古、新疆等地,并出口到韓國和馬來西亞。
正陽縣建成了秸稈加工研發、秸稈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秸稈產品電商物流“三個基地”,使秸稈產業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加工車間、從一家一戶到產業集聚、從線下買賣到“互聯網+電商平臺”、從“一產獨大”到“三產融合發展”。
促循環護生態
“筑”起產業新格局
“我家種了十幾畝的花生和小麥,平常會在天樂有機肥廠買十幾袋有機肥料,價格親民,比化肥還便宜。用上有機肥后,地里的莊稼產量也提高了。”新阮店鄉老王村村民周小考高興地說。
“通過處理農業廢棄物和畜禽糞便,使其變廢為寶,加工成對農作物有益的產品回饋給農民,農民可以放心用,花錢少,收益大。”天樂有機肥廠負責人郭俊介紹道。
據了解,該廠采取秸稈制肥方法,把基料烘干、粉碎、發酵,與畜禽糞便混合,然后制成一袋袋潤土護田的有機肥,該廠遵循“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低碳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模式,實現秸稈產業、化肥減量增效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構筑了秸稈產業循環新格局。
正陽縣秸稈產業的發展,吸引了樂源、雅拉德榮、牧歌牛業等一批養殖龍頭企業落戶抱團發展,秸稈加工規模以上企業達100家,加工收儲企業達330家,形成了以現代秸稈加工收儲產業為主的“特優一產”,以樂源、雅拉德榮、牧歌牛業等為龍頭的“強勁二產”,以正陽秸稈電商服務中心等為載體的“新興三產”,并催生了正陽縣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正陽縣鼎林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正陽縣天樂有機肥廠等一批大型秸稈加工企業。(記者孫雅琳通訊員李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