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赤日炎炎,淇縣黃洞鄉魚泉村平整的空地上、馬路邊鋪滿了晾曬的小麥。
攤鋪、晾曬,每隔半個小時,村民馮水英便要到村委會前的空地上翻曬一次她的新小麥,豆大的汗珠掩飾不住她的興奮,“今年收麥不容易,我這5畝小麥長得不賴。”捻起幾粒放到嘴里,“嘎嘣脆。”
馮水英的“山小麥”緊連著省道,是趕著雨點用收割機“搶收”回家的其中一戶。
魚泉村位于淇縣深山區,麥田地塊小,由于土地干旱成熟得早,一周前連續的降雨,愁壞了魚泉村村民。為村民搶收小麥,成了鶴壁市煙草專賣局駐魚泉村第一書記徐成城和淇縣縣委辦駐村幫扶隊的“頭等大事”。
山里農機少,徐成城和駐村幫扶隊上門聯系淇縣農業農村局,協調了2臺中型履帶式聯合收割機。“趁天晴,就得搶收快收。”徐成城說。
龍口奪糧,機收人力全跟上,駐村書記、駐村幫扶隊隊員、村“兩委”干部、黨員組成應急搶收志愿服務隊,全面排查在外務工、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無勞動力等困難群眾,發揮黨員聯戶、干部包片、志愿服務等機制作用,建立夏收幫扶臺賬,開展“一對一”“組團式”幫扶。
接力也需愛心,農機手、志愿者,在魚泉村忙于“三夏”生產一線的勞動者,徐成城為其“標配”礦泉水、草帽、毛巾等物資,這來自淇縣的一家愛心企業助力。
“連續陰雨天氣,俺這小麥沒受一點影響,這得感謝駐村干部和幫扶隊的幫忙。”馮水英拿出手機,指著微信里唯一的群聊點開,介紹著縣、鄉、村里一條條有關收麥、天氣預報、儲存、晾曬、收購的信息。
6月7日,魚泉村的140余畝小麥全部收割完成。“每畝產量1200余斤,與收糧點約好了,下午來收麥,一手交糧,一手給錢。”馮水英開心地說。(記者李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