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間多云,西南風2~3級,氣溫19攝氏度~32攝氏度。”
6月6日一早,獲嘉縣中和鎮黨委委員劉芳兵,照例將天氣預報發到鎮里的工作群。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機動調整優化收割方案,是中和鎮打好“三夏”麥收主動仗的動作之一。
戴上印有“執勤”的紅色袖標,拿上木鏟,上午10時,羊二村駐村第一書記郭成毅走上街頭,幫著群眾翻曬晾在路上的小麥。“今天陽光足,多翻幾次干得快。”郭成毅說。
紅色袖標是中和鎮特意在“三夏”期間印制的,共有500多個,鎮村黨員干部和駐村工作隊都有。
“袖標亮身份,本人有責任感,更方便服務群眾。”中和鎮副鎮長卞光偉介紹,在新鄉市組織系統和鄉村振興系統的指導部署下,鎮里多次召開加壓推進會,聯動鎮、村、隊,忙麥收、戰“三夏”。
“看到俺家麥時,都被工作隊鋪好開始曬了。”羊二村脫貧戶孟慶良身有殘疾、行動不便,前幾日,郭成毅帶著駐村工作隊,機收后直接用三輪車將麥子拉到了孟慶良家門口。
在中和鎮,各村都在利用文化廣場、鄉村舞臺以及村內道路和閑置廠房,為群眾晾曬小麥。
收割機盡著村民先用,這是前五福村黨員干部今夏的“收麥規矩”。“早上露水重、晚上視線不好,村民習慣避開這個時間段,咱就這個時候收割。”前五福村黨支部書記秦體金告誡黨員干部,這幾日天氣晴好,要抓住降雨間歇期,提高收割機使用效率,應收盡收、應收快收。
在東小吳村的一片麥田里,2臺大型收割機開足馬力來回穿梭,搶收后的小麥隨即被送去晾曬。“收割完畢后,玉米大豆同時種下。”站在地頭盯麥收,村黨支部書記孫發明告訴記者。
中原農谷建設中,獲嘉縣是“一核三區”中的西區主體,小麥、大豆等良種繁育是主要建設內容。“去年第一年混種,玉米沒少收,還多了600塊錢大豆。”孫發明說,今年村里準備種大豆近500畝,繼續實現“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豆”。(記者馬丙宇劉亞鑫通訊員婁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