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生產到來之際,永城市農機發展中心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三夏”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三夏”農機生產的組織管理和工作指導,全力以赴做好麥收會戰。
一、強化領導提高認識
成立“三夏”農機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應急預案和分區域服務方案,負責調度各類農業機械,及時處理“三夏”生產中出現的問題,配備“三夏”農機指揮車1輛,農機服務車4輛,成立應急服務隊3個,指導各鄉鎮街道成立相應的農機應急服務隊,開通農機服務熱線0370-2758289,隨時接受“三夏”期間農民和機手的各類咨詢,及時解決各類突發性作業糾紛和問題,確保農機工作順利進行。
二、抓好安全生產措施
一是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組織工作人員深入重點路段、村組、街道,以懸掛農機安全宣傳橫幅、發放宣傳單、展示宣傳圖板等方式進行安全宣傳。通過微信、短信等多種有效形式,普及深化農機安全生產知識。全面排查農機安全生產隱患,重點督導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手在“三夏”生產中嚴格依標準按規程進行,并與其簽訂了《農機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層層壓實農機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嚴防人員傷亡和機械事故發生,確保“三夏”安全生產。二是開展農機技術安全培訓。結合鄉鎮及街道需求,組織專技人員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小麥機收減損技術及“三夏”農機安全巡回培訓,重點培訓小麥機收減損技術、免耕播種技術、收割機操作技術及農機安全知識。深入侯嶺街道、日月湖街道、馬橋鎮、李寨鎮、馬牧鎮等10余個鄉鎮開展農機安全知識培訓,培訓農機手1500余人。三是做好農機維修保養。為確保各類農機具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三夏”生產,中心成立由班子成員任組長、各農機經銷企業技術人員為成員的四個維修保養服務隊,充分利用微信、短信等平臺提供技術指導,并組織農機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指導農機手對機械進行檢修和保養,共計檢修保養各類農業機械30000余臺套。
三、落實農機服務保障
一是強化物資儲備。督促協調農機經銷、維修、零配件供應和農機合作社等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提早做好物資調劑儲備工作。與石油公司加強聯系,在靠近農村麥收區域的國省道沿線、城郊及農村,設立6座“三夏”農機專供加油站,采取對農機優先、優惠、敞開足量供應,并開展送油到地頭等優質服務活動。柴油掛牌價每升7.17元,每升優惠0.25元,農民實際購買為每升6.95元。
二是做好跨區作業服務。在永城站、新橋站高速路口設立兩個“三夏”農機作業服務站,開通24小時農機服務熱線(0370-2758289),及時為機手提供氣象信息、機收進度等,引導機具有序流動,發放安全生產明白卡,提供易損零配件維修網點聯系方式,幫助解決外地機手遇到的困難。同時,服務站提供茶水、降暑用品等,提醒機手提高安全駕駛意識。
三是加強機具調度加快作業進度。成立“三夏”農機工作分區域服務工作組,負責“三夏”農機生產的管理、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工作組深入鄉村、田間地頭,及時了解掌握各鄉鎮機械需求情況,引導機械合理流動;及時召回外出作業機械,積極加強與周邊兄弟單位聯系,落實引進機械數量,保障麥收需求。我市擁有小麥收割機4892臺,履帶式收割機50臺,外出跨區作業收割機700余臺,已返回300余臺,引進跨區作業收割機1000余臺;擁有烘干機47臺,可正常使用26臺,按每臺每天烘干30噸計算,每天可烘干1090噸,省撥付小麥烘干資金321萬元,每烘干一斤補貼五分錢。
今年全市計劃組織5萬臺左右農業機械投入“三夏”生產,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6000余臺(引進跨區作業小麥收割機1000余臺)、拖拉機1萬余臺、播種及其他機械2.5萬臺以上,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以上,3-4天大頭著地。同時,抓好耕作、播種、秸稈還田等機械化生產,努力提高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確保我市180萬畝小麥適時收獲、顆粒歸倉,秋作物如期播種。(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