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到12.5%,從田間到糧庫,商丘干部群眾正在全力協作,開展一場降低小麥水分的“接力”。
小麥水分增高這件事一直懸在民權縣花園鄉趙樓村坤元家庭農場負責人賈安林的心頭。持續的陰雨天氣讓他農場的部分早熟小麥水分含量達30%左右。6月3日趁雨停間隙,賈安林趕忙到地頭查看小麥情況。
“為了不讓種子田小麥的水分增加,我用無人機多次開展飛防,通過無人機起飛的風壓吹掉麥穗上的雨水,希望能起點作用吧。”賈安林說。趁著雨停間隙,鄉里幫他調配多臺收割機搶收了700多畝小麥,并及時送去晾曬、烘干。花園鄉專門成立了6支由黨員組成的“三夏”服務隊,積極調配收割機,全力幫助農戶搶收。
7公里外的花園鄉小老家村旺豐農機合作社烘干車間,隨著烘干塔的機器轟鳴聲,金黃的麥粒從傳送帶上傾瀉而下,慢慢地堆成了一座“小山”。“因為陰雨天氣,這批趁天晴搶收回來的小麥含水量高,一次要烘夠4個小時。”合作社負責人張國峰說,“我剛檢測過,這些麥子的水分已經從30%降到了13.5%,達到安全出售的標準。”
6月4日下午4時,天又開始下起了小雨,糧食烘干塔微電腦控制系統上顯示烘干塔已運行56小時40分,張國峰兩天來也只睡了四五個小時,人和機器都在“滿負荷運轉”。
“剛幫來自綠洲街道亓堂村的村民裝卸完小麥。”張國峰說,烘干塔外的廠房里,還有一堆堆的濕小麥排隊等待烘干,任務緊迫,不敢多休息。
“晾曬、烘干后,小麥水分在13.5%以下且符合質量標準的我們會盡快入庫,進行科學管理,確保糧食品質。”中儲糧寧陵直屬庫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芳說。
“入庫后的小麥,通過糧面壓蓋、內環流控溫、空調控溫等科技儲糧技術,可以使13.5%水分的小麥逐步穩定在12.5%以下。”魏芳說,小麥水分含量的高低是影響品質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通過控溫保水措施,可以合理調整小麥水分含量,使其水分保持在12%~12.5%之間,延緩糧食劣變時間,提高儲糧品質,確保危急時刻調得動、用得上。
中儲糧寧陵直屬庫還成立“黨員突擊隊”“青穗志愿者服務隊”,對家中勞力不足、沒有運輸工具等特殊原因的農戶,隊員會從小麥收購、運輸、整曬、售糧全過程提供義務服務。凡是到中儲糧寧陵直屬庫售糧的農民,隨時為其提供休息、等候場所,免費供應茶水、降溫降暑藥品等。
從30%到12.5%,一場降低小麥水分“接力”的背后,是守護中原糧倉安全的責任與擔當。(記者趙博 李燕 孫好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