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芒種將至,商城縣的田野上一片繁忙,金黃的麥子和轟隆的機器聲奏響了收獲的樂章,如鏡的水田被披上“綠裝”,一幅幅田園農耕畫卷即將繪制完成。
“我家60畝小麥全部收上來了,已經賣了一半,曬場上是剩下的2萬斤。”6月2日,商城縣李集鄉楊畈村的種糧大戶馬禮軍趁天晴正晾曬麥子,他說,雖然近期連逢陰雨,搶收及時,對自家小麥影響不大。
5月底,持續的陰雨天氣打亂了收獲的節奏,為了確保糧食應收盡收,李集鄉多舉措應對,全方位打好搶收仗,及時通報降雨量,提醒群眾搶收小麥,對低洼積水地塊,組織群眾及時開溝排水,為農機進地搶收創造條件。同時調度小麥收割機、運輸車20余輛,加快小麥搶收進度。為防范小麥霉變等安全風險,成立工作小組,及時開展烘干、倉儲工作,解決全鄉600余噸小麥銷售、倉儲難題。目前,該鄉成熟小麥基本搶收完畢。
在全力開展夏收的同時,商城縣上石橋鎮8萬畝水稻種植也接近尾聲。
“我們合作社的1450畝早稻這個星期之內就可以全部插完秧了。”
來到上石橋鎮三固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水田邊,只見人工和機器同時作業,一行行的秧苗快速地排列在水面。合作社負責人陳家蘭說,今年,依托政府的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優惠政策,新增了1臺插秧機、3臺旋耕機、3臺收割機,耕種基本不用愁了,明年計劃將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畝。
為推動全鎮水稻種、管工作穩步開展,上石橋鎮積極發揮作用,組織農技干部、村委成員,對水稻移栽提供跟蹤式服務,實時了解耕種進度,及時解決耕種難題,對病蟲害防治、追肥等進行技術指導,為今年水稻增產收獲打好了基礎。
據了解,為打好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商城縣積極行動,調動農業、氣象等部門協作配合,引導農戶適時開展收種活動,聯系調配縣內外農用機械,開展農機技術服務,提高農機生產作業效率。同時,做好種糧補貼工作,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排風險、解難題,最大限度保障夏糧顆粒歸倉,夏種不誤農時。
截至5月30日,商城縣油菜已全部收獲完成;小麥收已收獲面積12.5萬畝,占總面積的78.13%;水稻栽插面積42.2萬畝(其中再生稻16.2萬畝),占水稻總面積的84.4%。(朱美惠 羅玉蘭/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