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即將迎來麥熟,田野里彌漫著麥香。5月26日,記者在濮陽市濮陽縣采訪,胡狀鎮中胡狀村農機手劉慶文正叮叮當當地檢修農機,準備參加跨區機收作業,“零部件、油管都養護好了,隨時能出發”。
“麥熟一晌,龍口奪糧。”濮陽縣農機中心主任張喜梅介紹,當下,濮陽縣125.46萬畝小麥正處于成熟關鍵期,夏糧豐收在望。為了確保顆粒歸倉,濮陽縣成立“三夏”工作專班,派出2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機合作社、田間地頭,指導農機手對農業機械進行保養、檢修和調試,迎接“三夏”。
“目前濮陽縣農業機械保有量達到16228臺(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機具11972臺(套)、小麥聯合收割機1659臺。”張喜梅說,當地還建起“三夏機手微信服務群”,全縣種糧大戶小麥收割需求、聯系方式、具體位置等信息都會第一時間在群里共享。
種糧大戶的機收需求保障好,確保糧食豐收“大頭落地”,同時孤寡老人、困難戶等“個別少數”也要服務好。張喜梅說,濮陽縣成立了“三夏”機收公益志愿服務隊,為無法返鄉群眾、困難戶、孤寡老人和困難家庭開展小麥機收。
濮陽縣農機部門還開通了24小時服務熱線,成立“農機作業應急服務隊”以及“維修突擊隊”,確保服務“麥客”有專人、農機故障及時修。“我們已經發放跨區作業證200余張,跨區作業接待站也已開門服務,就等麥熟了。”張喜梅說。(記者逯彥萃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馬鵬宇通訊員呂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