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示范區農機發展中心全力以赴抓實抓細“三夏”生產各項工作,確保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成立“三夏”農機工作指揮部,中心主任任指揮長,具體組織、領導全市“三夏”農機會戰,制定工作方案,調度各類農業機械。成立4個服務組分片下鄉,督導、服務農機工作,及時處理“三夏”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解決各類突發性農機作業糾紛等。開通24小時農機服務熱線,隨時為農戶、機手提供各類信息咨詢服務,確保我市“三夏”農機生產有序進行。
二是維修保養機具,加強后勤保障。抓住“三夏”前有限時間,組織20余名農機技術人員,協調農機銷售企業和維修網點力量,組建維修保養服務隊深入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指導農機手對機具進行維護保養。“三夏”農業生產所需約1.5萬臺農業裝備包括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等已保養完畢。同時對全市5家農機經銷企業、9家維修網點進行全面調研,掌握庫存儲備,指導及早備足備齊生產所需各類農機具和易損零配件。與氣象部門密切合作,“三夏”期間氣象預報預警和農機作業信息及時通過短信、微信、公眾號等發布給機手。加強與中石油、中石化濟源分公司溝通,確保“三夏”期間農業生產用油每升在加油機掛牌價基礎上優惠3%,協調52家加油站開辟“綠色通道”、實行24小時營業,對農機優先、優惠、敞開足量供應,開展送油上門和送油到田活動,保證各項優惠落到實處。
三是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減損意識。采取送教下鄉,因地制宜邀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對農機合作社機手和新購機農戶進行培訓,學習小麥聯合收割機操作技術、機收減損12項具體措施和農機安全操作規程,結合互動提問和動畫視頻,現已完成培訓2000余人,開展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以賽促訓、以賽促技,切實提高農機手機收減損技術和安全生產意識。
四是科學調度機具,強化應急處置。開展全市小麥機收對接情況統計,精準摸排小麥收割開始時間、機具對接及缺口情況,利用本地小麥收割時間差,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作業能力強、好管理、好調度的優勢,引導村與村收割機互助幫扶,鼓勵鎮與鎮區域化作業,最大限度提高機具利用率。協調各鎮(街道)成立“三夏”農機跨區作業應急處置工作組,制定工作方案,認真學習7大類應急處置工作指引。協調15家農機合作社組建麥收應急服務工作隊,保障應急狀態下機收能力,確保小麥搶收工作順利推進。
五是強化安全教育,嚴防事故發生。切實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制作宣傳橫幅,發放宣傳教育資料1000余份,利用微信、短信、公眾號等做好線上宣傳,普及深化農機安全生產知識。提前對參加生產的9000余臺拖拉機和收割機等開展技術檢測和隱患排查,不符合國家規定或有安全隱患的機具,禁止從事農業生產活動。重點督導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手在“三夏”生產中是否嚴格依標準按規程進行,嚴禁違章作業,嚴防人員傷亡和機械事故發生,確保“三夏”安全生產。(陳聰聰)